- Nov 29 Wed 2017 12:57
功德台灣的鄉怨,其實就是不尊重專業的自卑
- Jul 06 Thu 2017 21:00
草東的公平與不公
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
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
草東的這張專輯,最近反覆聽了很多次,我相信,這也是我
不過我今天忽然想到一件事,就是這樣的心聲,在還沒被喊
我們活在一個世代,是馬斯洛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但心理需
以前的長輩們遇到的困難可能是想做而沒錢做所以放棄,甚
我們這一代很幸運,成長的過程過的還不錯,至少我們都餓
但當每個人都只解決自己善於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留了一堆
而且,我們這一代太常被恐嚇了,總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能做
但其實,就像比爾蓋茲被IBM看不起,最終反過來用WI
所以,當前人們都做過了,不就代表你有機會把前人打敗嗎
歷史仍是不斷的在演進,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個
比方說,如果覺得政治很黑,那就真的投入政治去改善你心
如果,我們不要執著在那些「公平」與「不公」的議題,努
#衛斯里碎碎念
#順道附上一張朋友分享的好文
- Jun 17 Sat 2017 23:00
當「高底薪-26K~30K起」之類的鳥職缺充斥在人力銀行網站的時候.......
當「高底薪-26K~30K起」之類的鳥職缺充斥在人力
#尤其當上班地點是台北市的時候
認真的覺得,這些低薪企業的老闆為何不把公司收一收勒?
經營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老闆用低薪來掩蓋自己賺不了
然後靠成本控制來告訴世人說:「自己活的還不錯」,實則
#應該多多鼓勵老闆們失敗的
而我最近也常在思考:
當做黑手的技師可以買下一棟棟透天厝;
當水電工的師傅動輒月入10萬以上;
當醫院中的居家看護日收2千以上還都要排隊。
我們似乎普遍還是瞧不起這類工作,
甚至自己覺得這些工作是社會的底層。
然後,
我們放任大企業「誠徵」30K的高底薪儲備幹部。
這才是社會真正病了的地方吧!
當我們普遍期待政府給我們方向,
當我們總是期待老闆給我們創新,
我們卻默默地,
放任自己用奇怪的眼光在看這個世界。
或許,
當我們真的懂得尊重各行各業的專業並給予對應的報酬,
當我們了解所有的慾望都要有對應的代價,
當然我們擺脫自以為是與貪小便宜的心態,
當我們真的建立起健康的商業環境,
台灣才會真的有救。
真正搞垮台灣的,
也許不是政客,不是媒體,不是慣老闆,
而是那些被很多謊言給矇蔽的自己。
#衛斯理碎碎念
- Apr 02 Sat 2016 23:02
2016京阪神奈自由行-Day1
- 去過一趟嵐山,我懷念的只有嵐電在馬路中行駛的特別風情。因為最美的小火車是在外面看,但身在車中的我們,其實無緣看到如此優美的景象,外加車中的吵雜聲太不適合放鬆,所以嵐山地區我跳過。
【2014年造訪嵐山地區的嵐山小火車(龜岡站),看月台就知道人潮......】
- 清水寺週邊的三年坂產寧坂雖然日本風十足,但因為人潮太過洶湧,與印象中賞花賞月賞秋香應該有的感覺差距太大,賞楓如此,賞櫻可想而知不惶多讓,所以清水寺我也跳過。
【2014年造訪清水寺時的景象,雖然夜楓確實挺美,但人真的太多太多了.....】
- 哲學之道確實充滿哲學,但因為也是賞櫻熱門景點,人山人海的背後,除非是追求喧囂中的寧靜,否則現場肯定也不是哲學發想的好地方,所以哲學之道這次我也跳過。雖然這三個最知名景點相較之下,銀閣寺+哲學之道應該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 【2014年造訪哲學之道的景象,因為楓葉不多,所以相對給了我很好的印象】
Day2. 奈良→伏見稻荷大社→六傳屋擔擔麵
Day3. 北野天滿宮→平野神社→上七軒(西陣/花街)→京都御苑→白川→平安神宮→蔦屋書店→四條河原
Day4. 山科疏水→毘沙門堂→醍醐寺→大阪Consort飯店→大阪城→心齋橋
Day5. 神戶北野異人館→モーリヤ神戶牛排→神戶港→難波
Day6. 大阪今昔生活館→天神橋筋商店街(意外的好逛)→大阪城→關西機場
- Mar 27 Sun 2016 22:20
剛從京都玩了一圈回來,忽然想到這遺忘許久的老地方
在回台北的路上,看著上週京都之旅拍的一千多張照片,思緒沉浸在那悠閒的古都之餘,不由得想起當年總愛寫文章分享生活的自己。
是啊~好久沒有提筆紀錄一些什麼了。
在FB興起之後,在太習慣用短短的文字紀錄一切之後,似乎,該重新學習整理思緒,紀錄下這無法重來的人生。
Let's go
- Mar 23 Sun 2014 00:11
關於服務貿易協議之我見
看到立法院外的熱血青年努力捍衛自己的公民權,我覺得如果沒來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就枉為一個假掰文青了。
先澄清一下,我從來沒看過任何懶人包,我的資訊來源只有新聞、ECFA網站(http://www.ecfa.org.tw/)以及我自己的腦袋,所以或許資料不足,或許不夠客觀,但我只是想說我的看法,無意筆戰。
如果把服貿協議當成一個口試題目的話,我會說:我支持政府通過服貿,但我同時支持立法院外的學生用他們的行動捍衛他們的理想。
我覺得台灣很棒,台灣人很優秀。但全球化是一個浪潮,台灣人無法自外。
當TPP、RCEP、TTIP都快要生效的此刻,不趕快加入這些自由貿易的同盟,台灣就沒機會了。現在台灣的重點企業毛利多數只有1~2%,這5%的關稅肯定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後,承認吧,在東亞這一塊你想生存,老大哥中國的態度絕對是重要的。如果中國跟我們沒有談出個框架,別人哪敢跟我們談什麼?再者,中國是一個區域最大的經濟體,不談也是不行的。所以ECFA只是個開端,必要的開端。
再來,以服貿協議來看,我方開放64項產業、大陸開放80項產業,雙方對等,而且FTA通常是採負面表列,服貿採正面表列,管制多於開放。此事我覺得是很公平的。
至於對於產業的衝擊,這點本來就會發生,至於政府做的夠不夠多,這一點有需要被監督跟檢討。
此刻,我耳邊傳來了早上立法院外「退回服務貿易協議」、「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項振振有詞的請求。針對退回服貿協議,就我所得到的訊息,最主要應該兩大理由。
1. 怕衝擊本國產業/怕失業/怕香港化
台灣很好,台灣人很優秀,我們到底在怕什麼?陸資來台設廠,就算台灣的公司倒了,台灣的勞工依然會有工作,而且如果薪資低你大可不做,薪水也是有供需市場的,勞工何必擔心?而企業如果可以順利轉型,對產業整體反而是成長的。
就像當初便利商店進入台灣之後,最終造成原本柑仔店無法生存一樣。但過程中,柑仔店的老闆可以轉加盟者、柑仔店的員工可以轉便利商店正職。然後造就現在24小時的好鄰居外加代收代付的好幫手。
轉變的過程中一定有陣痛,但最終並不是壞的結果。而且我始終相信人會自己找到出路,企業也是。
2. 黑箱作業,未事先與人民溝通
我認定的民主,是當我們用選票讓一個政府代理國民處理事情的時候,人民如果不滿意,下次你可以用選票把他推翻。而外交上的經貿協議,我認為是不需要談判前事先公佈的,因為協議本身並非不可逆,服貿如果真的對人民產生危害,政府也有權宣佈中止或是選擇重新調整協議內容。
而且談判過的人就應該都知道,談判前先跟人民溝通,等於談判前就先對方攤了底牌,那還要談什麼呢?君不見我們最近通過的台紐經濟合作協定,也是在談完之後才公佈談成功了不是嗎,這樣的模式也是我印象中所有協議的慣例。先前怎麼都沒人要跳出來說這是黑箱?
再者,服務貿協定是ECFA的後續條約,簽定ECFA的時候,就已經包含服務跟貨物的逐步開放了,這不也是人民當初選擇相信ECFA的時候相信的東西嗎?然後服貿的條文早在去年就公告,也辦過公聽會,從談完到現在也將近半年了,所有的條文網路上也都抓的到,又怎麼能說是黑箱呢?
再者,政府也同意逐條審查,如果真的不好的話,大可直接否決協議。為何是連審都不審直接要求退回呢?
這一個黑箱的指控,仔細想想其實有點Over....
寫了一堆,然後要再回應一下早上立法院的同學們提出的「希望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其實我不知道這所謂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實質內容是什麼(估狗大神也找不到),但就字面上的意思,我猜應該是兩種方向
a是管制像ECFA這樣的協議生效後的執行
b是管制像ECFA這樣的協議是否可以開始談判。
如果是針對a的方向,目前已設有「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而且ECFA與服貿協議皆有針對該協議的監督管理規範。我認為多簽一個條例沒有必要性,真的要管,還不如去修改既有的相關法條。
如果是針對b的方向,回到前面提過的,我認為協議的談判是人民授予政府的權利,保障人民的權益是政府的義務。所以我認同協議在談判後要接受公評,但談判前的談判空間,應該留給相關的外交/經濟人員。
基於以上的理由,我覺得服貿應該簽。政府沒做好的,應該監督要求政府做好,而不是一直用杯葛的方式全盤推翻。
但我仍會對立法院外的同學們說「雖然我不認同你們的想法,但我誓死捍衛你們集會表達訴求的自由。」
天佑台灣,台灣加油~
- Apr 09 Mon 2012 01:19
HTC One-V使用心得
自從HTC公佈One系列手機之後,我就一直在關注這個One-V (One-X其實很好,但超出預算太多,又不想等One-S),在3月底手機資費公佈後,就決定4月初入手這一支,來取代原本的IDEOS U8150(遠傳小精靈一代)。
手機試用了兩天,基本上我給他90分,如果大家跟我一樣手機主要是拿來打電話+瀏覽社群網站,並且在找尋一個畫質好一點的相機的話,我覺得這一台很適合入手。基於網路上討論One-V的文章還很少,我就來個開箱+心得文吧。
先來介紹一下我覺得他好用的地方:
1. 質感好
小弟買的是買色的One-V,我相當喜歡One-V那金屬殼+霧面烤漆帶來的質感,手機3.7吋尺吋不大不小,剛好是一個手掌可操作而且可以隨身放口袋的大小。One-V螢幕的顏色也相當的鮮豔。(因為我有一台變型平板,所以真的要爽快的看漫畫,還是用平板比較好~)
【桌面首頁的特寫,這個預設的桌面還蠻好看的】
【我非常的喜歡他的背蓋,很有質感】
【螢幕關掉再來一張正面特寫】
2. 相機好
這兩天隨意的在週遭拍了一些照片,整體而言,這台相機的對焦真的很快(雖然拍完要等他存檔,所以其實沒辦法0.2秒完成,但大概也是1-2秒就可以完成一張,而且99連拍真不是蓋的,隨便按就連拍很多張,而且可以在拍完之後選擇最喜歡的一張,把其他的一次刪掉,真的是十分聰明的設計。
【有了快速的快門,會比較容易補捉動來動去的東西,雖然說如果像我們家被被這樣動個沒完你還是很難補捉到他就是了....】
【吃火鍋來拍個料理,我覺得不知道是燈光問題還是ISO太高,這張有點偏白】
【呈上,但拍青菜似乎就正常了許多】
【隨意拍個DM讓大家看一下成色,我不是要幫賣場打廣告】
【回家時正好經過,拍的略暗了些,現場應該更亮一些。然後衝著他是逮丸蛋塔,我就去買了一盒,但肯德基的還是比較好吃....】
3. 音樂效果好
這一點沒辦法附圖,但我試著用附的耳機聽音樂,我感覺效果真的相當的好,放個Arrosmith 的 I Don't wanna miss a thing整個人都熱血起來了。雖然我的耳朵是木耳,但我仍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比我原本的手機音效好一百倍吧。(但拿遠傳小精靈來比其實不太公平就是了....)
但打著Beats Audio的名聲,我相信真的是音質有保障了。可惜的是他送的是htc自己的耳機,而不是紅色的那個Beats的耳道式耳機,我還蠻想得到那個耳機的說~
4. APP整合度好
這是我的第一支HTC手機,先前的IDEOS小精靈由於是原生Android 2.2,所以很多app都得自己找。用了HTC Sense之後才發現很多東西都整合在裡頭了,特別是這次的Car這個app,我覺得對於開車的人來說,真的是很不錯的功能。另外像是:
a. WIFI連線之後會自動把3G的網路關閉
b. 通話過程中螢幕會變暗,電話講完偵測到移動螢幕會自動亮起來
c. 整合FB/Plurk/微博的Friendstream
d. 整合時鐘、碼錶跟倒數計時器的時鐘
e. 25GB的DROPBOX,雖然只有兩年,但至少這兩年不用煩惱空間會滿的問題。
f. 當然少不了大家一致好評的翻頁天氣時鐘Widget等等
我覺得這些小地方HTC還蠻用心的,值得鼓勵。
【車用的Car app,我覺得設計上很適合開車族,但目前他還沒有車用的支撐架,所以開車的時候可能也不知道要把手機卡在哪兒】
【Friendstream一次可以發佈到不同的社群,也可以一次看不同的社群,我覺得很實用】
【Wifi連線後自動關3G連線,減少電磁波也節省網路傳輸,很貼心】
5. 規格普通但基本上夠用
很多人在網路上會說這隻手機的RAM只有512,ROM能用的只有1G(其他都被Sense吃掉了...),但我覺得以一般的使用來說,其實很夠用了。我已經裝了我所有想裝的app,也才用了200多MB的ROM,RAM大致上也都還有剩超過70MB(如果清楚背景作業的話,通常可以清到150MB以上。以一般使用的感覺其實還蠻順的,沒有什麼鈍挫感,不過跟我媽現正使用中的Dezire HD比起來的話,DHD的介面確實比較花俏(例如:解鎖後的動畫DHD是立體的3D畫面轉出桌面,One-V就只是解鎖而已),但我覺得One-V這樣就夠用了。
【我試了幾次,可用的RAM大概都是在70多MB,剛入手的時候大概會在120MB左右,全清完大概有150MB】
【我自認已經灌很多APP了,但空間其實還剩很多】
6. 價格實惠
以這支手機提供的功能,10900的空機價,搭配目前各家電信公司搭配的資費(例如中華電信的289大家講+MPRO 950,One-V手機只要$490NT),我個人認為是相當的值回票價。
價格的部份大家可以參考手機王的相關文章囉!http://www.sogi.com.tw/newforum/article_list.aspx?Topic_id=6189974
但這手機倒也不是完全沒缺點,用到目前我發現的缺點有一大一小,大的有點大,但小的會被解決。
a. 大的問題:話筒的音量很小。後來上網找才發現原來不只是One-V,似乎在Sensation系列,甚至更遠以前的Dezire系列就有這樣的問題,真不知道HTC為何遲遲沒有改善,以One-V的話筒音量來說,位置放的好,電話中對方的聲音在百貨公司等地方勉強可以聽的到,如果你耳機沒放對位子,你會完全聽不到任何聲音。以我的手機來說耳朵大概要放在手機右上方1/4的位子才會大聲一點,而不是正中央(這很不符合一般的邏輯....)。這個問題雖然可以克服,但我覺得這會是對年長者的很有殺傷力的缺點....。
b. 小的問題:找不到手機殼
這個問題應該是所有新手機的問題,我今天有去華陰街找,本來想說來看看有沒有Hero或Legend的殼可以試試,但後來也沒找到。目前大概都是Dezire跟Sataion系列的殼為主,然後iPhone的殼選擇大概是所有Andorid手機加起來的兩倍這樣。以週邊的選擇性來說,Apple真的是大勝Android了。
總結以上,除了手機的聽筒問題外,這隻手機真的相當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囉:)
- Jan 11 Wed 2012 21:37
看完了三黨總統候選人的政見,心中有一些想法
由於這次的總統大選選情非常緊蹦,新聞記者每天追著候選人的行程東奔西跑擠破頭的採訪,
但卻很少看到媒體在討論這些候選人想把台灣帶往什麼樣的未來。
(我想或許政論性的節目會有吧,但我不看政論性節目的)
而我想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媒體有責任,我覺得候選人也有責任。
一路看過了這麼多場的辨論會跟政見發表會,這些會的內容,總是互罵的多,政見發表的少。
所以,我就花了點時間,比較了一下三黨候選人的政見。
接下來的內容,我試著非常不專業的評論一下,
內容只是個人心得,沒有為誰拉票,純粹說說個人想法。
===================================================
英嘉配:
競選主軸:強化台灣、凝聚台灣、兩大理念、六大主軸
兩大理念:面向世界 、公平正義
六大主軸:
1. 就業導向的優質經濟
2. 公平分配的互助社會
3. 永續發展的安全環境
4. 多元開創的教育文化
5. 人民參與的民主深化
6. 多邊穩定的和平戰略
資訊來源:http://iing.tw/news_content.aspx?id=1108240007
在我看來,英嘉配的競選主軸繞著正義走,是個不錯的切入點,因為在景氣不佳的情況下,弱勢的人相對增加,台灣社會就有更多的人希望有人幫忙伸張正義。所以,我們就來看看英嘉配的政見,是不是真的有符合所謂的正義?
縱觀六大主軸的政見,我個人頗為認同經濟面「揚棄唯GDP成長主義,改以創造就業、提高所得、提升生活品質的經濟發展目標,並訂定新成長策略」這樣的思考方向,因為追求GDP就好像學生追逐考試成績一樣,進步是好事,但一味追求成績的進步我們可能會因此而失去更多。
而在社福的部份,重視老人與小孩的照顧肯定是好事,重視居住正義當然也是重要的項目,這此內容其實三黨都有提到,而民進黨在這部份的具體作法並沒有明確的點出作法(或許是我沒看到),所以不評論。
我會覺得補助弱勢是必要的,但如果補助過了頭,我個人就不是很讚成了,因為社福要給很容易,要收回來....歐洲最近的抗議事件殷鑑不遠,如果哪天景氣不好造成政府被社福拖垮,那非但不是社會正義,反而就是對社會整體發展最大的不公了。在拉攏選民和正義之間,三黨候選人的取捨就很重要了。
永續發展跟教育因為並沒有看到什麼太讓我驚訝的內容,所以我也不評論。但最後兩點,我想花點篇幅來思考一下。
對於民進黨候選人要求的多元民主或民主深化等問題,我當然是支持的。但對於兩岸政策英嘉配主張的「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選擇,都應遵行民主的原則與程序來決定,以建立民主的社會共識」,兩岸問題現階段如果要用遵行民主的原則與程序(不管是公投或是訴諸國會),我個人覺得都有很大的問題。
在歐債問題暗潮洶湧、全世界都看壞2012景氣,特別看壞歐洲市場的現在,將歐洲市場的風險分散至中國,絕對是一個必要的選項,並不是完全要向中國靠攏,而是當歐洲快要靠不住的時候,要想辦法扶一下中國。而當前的兩岸關係需要的是和平,需要的是經濟優先,需要的是擱置爭議,擱置爭議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不碰,用任何方式來挑起兩岸問題,就算是挾持著民主的大旗,在現階段看來都不是件好事。
另外一個最近被拋出來的是聯合政府的議題,這個議題我個人也覺得可行性十分的低。從這兩天國民黨反對,親民黨反對,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的出來,藍綠之間只會有競爭,要聯合,至少現階段不可能。之前在新聞裡看到民進黨提出了邱吉爾的例子,但我查了一下,邱吉爾之所以在1940年組成聯合內閣,是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打到家門口了,槍口不一致對外行嗎?當然不行,所以這是情勢所逼。而台灣現在根本沒有槍口一致對外的對象,如何聚集民心?而屆時如果再像當年陳水扁與唐飛的模式,把所有的問題怪罪在對手的杯葛,虛耗的成本仍然得由全民買單。所以這個議題在我看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也是沒有意義的宣誓。
===================================================
馬吳配
競選主軸:四個確保、八大願景,建構黃金十年
四個確保
1. 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的獨立與完整
2. 確保台灣的安全與繁榮
3. 確保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
4. 確保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
八大願景
1. 活力經濟─經濟繁榮,成果共享
2. 公義社會─公平正義、均富安康
3. 廉能政府─廉政改革,人權司法,效能服務,齊步揚升
4. 優質文教─打造我國成為優質文化大國及東亞高等教育重鎮
5. 永續環境─節能減碳新能源,保安保育好環境
6. 全面建設─全面推動國家軟硬體基礎建設,促進區域均衡、提升國家競爭力
7. 和平兩岸─鞏固主權,壯大台灣,兩岸和平
8. 友善國際─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受人尊敬、讓人感動
資訊來源:http://www.taiwanbravo.tw/p/blog-page_27.html
在我打開國民黨台灣加油讚網站的時候,我才明白為什麼馬英九先生會為他的政見如此自豪,為什麼他會一直強調他的政見明確而對手的政見不清不楚。因為國民黨提出的這些東西,都是很明確的數據,姑且不論會不會又變成下一個633,至少我們要為背後的幕僚團隊鼓鼓掌,因為要做出這些東西,真的不是容易的事。當然有人會質疑這些都是政府正在做的事,而這也就是執政黨的執政優勢,沒什麼好眼紅的,至少也證明了執政當局是真的有在規劃國家大事。
在經濟方面,經濟團隊向來是國民黨的金字招牌,加強招商、深化農業發展、縮短週工時這些都是好事,自然是應該樂觀其成。而社會方面提高中低收入戶的就業,照顧老年人的照顧與兒童的教育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實驗型第三學期制民族學校」跟「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這些針對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的政見也被突顯,我覺得相當不錯,而興建合宜住宅跟住宅補貼,特別對於台北人而言,這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可以想辦法讓房價直接低到我們買的起的狀況,那就更好了,雖然說房價是市場機制,台灣政府也沒辦法像北京政府來一道打房令房市就直接把房市打趴。
而司法改革因為我不懂法律,所以不評論。而在文教政策的部份,能推動更多的文教設施,提升教育的品質,我覺得這些都是好事。
而在永續發展的部份,除了綠能的推動,在核能的發展就值得拿來比較一下藍綠兩黨的差別,民進黨反核,國民黨則支持核四以安全為前提的商轉。其實核能在全世界都存在爭議,核能有核災這種毀滅性的風險,但同時是最乾淨的發電方式之一。大家都不希望核電廠蓋在家旁邊,同時希望空氣好不要有火力發電廠,而水力風力太陽能又受制於老天爺,所以核電發展的爭議難解,但我樂見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的狀況,因為這樣就有了明確選擇的方向。
而最後和平兩岸與友善國際的政見,其實都還是建立在兩岸和平互信的基礎上。台灣要走出去,現在需要的是跟對岸打好關係,所以也難怪大老闆都要出來挺國民黨了,以民進黨訴諸民主的這種訴求,對岸是很難「樂觀其成」的。試想,台灣要用共識來決定兩岸關係,新疆、內蒙、西藏是不是也可以?丟了台灣大陸當局或許可以無所謂,丟了新疆、內蒙、西藏國土都少一大半了,假如我是胡錦濤我也不可能會同意的。
===================================================
宋林配
競選主軸:人民優先、公平正義、永續發展
主要理念
1. 讓臺灣成為全球華人最想居住的地方
2. 讓臺灣成為引領大陸巨龍前進的龍珠
3. 讓臺灣成為東方的瑞士
主要政見說明
1. 重整政府,重建人民信任
2. 重建公平正義社會
3. 建立臺灣共識,堅定臺灣優先的立場
4. 進行第三波產業革命,讓臺灣成為大陸巨龍前進的龍珠
5. 面對環境變遷,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和諧關係
6. 發展綠能產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資料來源:http://www.pfp.org.tw/article_show.asp?id=1279
親民黨的政見在廣度的部份顯的相對不足,感覺比較強調在社會正義跟政府改革兩個面向(其實宋林配在其他面向是有政見的,只是在我看到的文件裡著墨比較少)。
我覺得在強調縮小城鄉差距,以及弱勢照顧這兩個面向,至少在政見會裡宋先生主強的很明顯,把台灣分成七大區域發展的構想也很好,相較於藍綠的互相批判,宋提出的部份意見我覺得相當有開創性,比方說在「重整政府」的章節裡提到的「政府機關去疆界化(Boundary-less)」我覺得就是個有趣的概念,只是不知道可行性高不高。青年人「八六五」方案,初生嬰兒每月補助 8,000 元、1~2 歲幼兒每月補助6,000 元,以及3~4 歲兒童每月補助5,000 元也是一個明確的政見。
倒是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在宋林配的政見總綱中,也有提到「召開國是會議,召集朝野政黨,爲兩岸問題尋求最大的共識」及「重建政黨之間的互信機制,進而促成臺灣共識」的概念。雖然在今天的新聞有看到宋先生出來說「不願意和蔡英文組聯合政府,因為彼此在兩岸政策有太多的歧見」。但在「台灣共識」這個議題上,兩人倒是提出了相同的名詞與類似的作法,也是個相當有趣的發現。
===================================================
寫了一大堆,該來去洗個澡了。今晚最大的收獲就是重新認識了三組候選人,至於禮拜六要投給誰,就看各位客倌買誰的帳了。而在看完了三位候選人的政見還有我不負責任的評論之後,不知道看到這一行的朋友你們會想投給誰?答案,你們就保密吧!
PS. 這篇文章不筆戰,歡迎留下觀點,但我一律不回覆 :)
- Aug 16 Tue 2011 00:07
【影音分享】大壩一滴水 移民多少淚
剛看完了前兩週文茜世界週報這一系列的中國西南大壩工程報導之後,心頭不禁為之一震,震驚這經濟發展怎麼可以如此的蠻橫?而移民的血淚又怎麼可以如此的被忽視?.....
不幸的是,這一切竟是真實的在中國的西南上演著。
經濟發展的背後,如果是伴隨著水旱災(中下游)、勞民傷財(1000萬人的大遷徒)、邊界戰爭(湄公河上游的水庫)以及歷史人文(許多千百年古城的消失)的破壞,這樣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而這樣的發展到最後會不會只是一個泡沫,破滅後只會把所有人推向無盡的痛苦深淵?或許幾千公里遠的人生讓人感覺到遙遠,但那鼓衝擊卻依舊讓人心頭彭湃不已。
感謝中天新聞的記者團隊,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優質新聞!
【大壩一滴水 移民多少淚】
【地質風險 西南水電躍進恐成大災難】
【氣候變遷搶水避旱 大陸掀水資源內戰】
【金沙江不再奔騰 最後的峽谷風情】
【陸開發瀾滄江水電 下游湄公河國家跳腳】
- Aug 10 Wed 2011 23:58
能源、糧食與台灣永續發展 - 彭明輝教授
今天到了信義學堂聽了這一場彭明輝教授的講座,在這之前,其實我不認識彭教授,在這之後,我發現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我們有很多值得更深入思考的問題。
我特別喜歡教授最後的結語,大意是這樣的「我們應該要培養自己感覺快樂人生的能力,而不要只是盲目的追求炫耀式的快樂。台灣的產業發展,乃至於到個人的發展,總是在追求著數字的成長,但我們更應該去思考的,是我們是否已經過的夠幸福了?」
仔細去想想,食衣住行,在台灣,在台北,說實在的,跟別人比也許不是最好,但我們為什麼要跟別人比?吃的飽不用挨餓、穿的暖不用受寒、有個遮風蔽雨的地方至少下雨了有地方躲,外出有大眾運輸有機車有汽車,至少我們不用靠雙腳長途拔涉。而我們卻依然不滿足,希望賺的比別人多,希望吃的比別人好,希望GDP成長率比其他國家高,希望世界排名比別的國家好。
競爭不是不好,只是,我們是否真的太貪心,貪心到忘了自己需要的其實不多。
為了追求經濟成長而犧牲農業,數字上我們會變的更漂亮,但萬一發生了糧食問題,我們大家未來都得挨餓;為了生活的便利而無止盡的使用石油,萬一發生了能源問題,大家生活都會出問題。
如果我們可以少用一些能源,如果我們可以多關注一些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或許我們會發現我們要的本來就不是金錢的遊戲,就只是求個溫飽與平安的生活而已。
改變,是遲早得面對的事。何不從現在就開始?
以下是今天用手機隨手做的筆記,跟大家分享~
==================================
吃穿有限,而人的心不能無限
台灣的農業自給率32%
台灣的能源自給率3%
IMF預估未來石油將達到每桶336美元
全世界的糧食有90%為內需使用,只有10%供全球貿易
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
一代基改作物=抗蟲基因+抗除草劑基因
2023年,石油產量將只剩需求量的一半
台灣每年有160億噸的水,135億在農業,29億噸在民生,16億噸為工業
雲嘉南一年抽取60億噸地下水,為台灣所有水庫蓄水量的三倍
2007年台灣CO2總排放2.7億噸,人均排全球第18名
不是核電不好,而是台灣太小
台灣十年來GDP成長17.5%薪資成長-4.3%
2007年聯發科稅率4.2%,奇美5%,台積電9.6%,一般企業卻要繳25%的營業稅
因應策略:
1.改變飲食少吃肉,改吃魚(耗糧少,台灣的自給率高)
2.變更習慣改搭大眾運輸
3.維持必要進出口,往自給自足發展
4.合理的稅制
5.發展具有創匯能力的低污染產業(不要盲目的追求經濟成長)
========================================
彭教授的BLOG
http://mhperng.blogspot.com/
- Dec 04 Sat 2010 15:07
【影音】安妮朵拉樂團-阿嬤的白頭鬃
,這次我要再來分享一首「阿嬤的白頭鬃」。
第一次聽這首歌,歌沒撥完,心中就已是滿滿的思念。
歌曲重新再撥的時候,那種感動,我希望我所有的朋友都可以一起分享。
【原版】
【星光合唱版】
【歌詞】
故鄉的暗暝 總是有尚光的月娘
紅紅的庄仔厝 常常出現置阮夢中
是阿嬤手內抱著阮 站置庭仔腳
講著古早的故事 唱著古早的歌
阿爸跟阿母 置城市塊打拼
很久 很久 不曾返來看我
是阿嬤手內牽著阮 叫阮要好好仔走
不管未來的路途是按怎 阮永遠是伊的心肝
阮是阿嬤的囝仔 伊用雙手把阮晟養大
阮一工 一工大漢 伊越行腳步踏越慢
阮是阿嬤的囝仔 我跟伊兩個人來作伴
阮睏置伊的背上 抬頭就看見伊的白頭鬃 伊的白頭鬃
大漢的時陣 我也到城市去打拼
很久 很久 不曾返去看阿嬤
出外走奔這多冬 才知影只有伊是尚疼我
想欲回去給他擁 擱聽伊唱彼條囝仔歌
阮是阿嬤的囝仔 伊用雙手把阮晟養大
阮一工 一工大漢 伊越行腳步踏越慢
阮是阿嬤的囝仔 我跟伊兩個人來作伴
阮睏置伊的背上 抬頭就看見伊的白頭鬃 阿嬤的白頭鬃
是我永遠的 思念
PS. 原來主唱安妮是竹山人,是同鄉耶!
- Mar 07 Sun 2010 21:48
一句很不錯的話
「反省別人和反省自己是兩條線,反省別人高於反省自己,就會產生失望的空間。反省自己高於反省別人,就會產生成長空間。」-104銀行楊基寬總經理
今天看到的一句話,我很喜歡。
一味的覺得別人不好,只會讓這一切變的更糟,而不會有改變的機會。
而從自身開始反省,加上正向的力量,
就算改變不了環境,至少會讓自己更好。
- Mar 07 Sun 2010 12:53
直銷這東西
昨天去聽了一個下午的直銷說明,
由一個感覺十分有來頭的人跟我一對一說明什麼是直銷。
嚴格說起來雖然算是非自願性的參加,
但至少感覺不是壞的,所以這不是一篇抱怨文。
我曾經想過找個方法來賺點外快(畢竟現在的薪水...十分的不夠花XD)
而直銷是我思考過的方式之一,只是我一直找不到一個好的利基點。
所以其實產品說明阿什麼的我其實沒有太仔細聽,我滿腦子想的是:「錢從哪裡來?」
以我昨天聽了一整個下午的這家直銷公司為例(我們估且稱它X公司),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business model的錢怎麼來。
X公司的收入是上線靠自己賣產品+下線的業績賺深度獎金,
口號喊的也很好聽
1. 長久穩定高收入
2. 讓你的朋友感激你而不是逃避你
那我們先來看什麼是「長久穩定高收入」,這句話的前提來自己以下的假設,
1. 每個人每個月至少成功拉一個人加入這個團隊。
2. 每個加入這團隊的人初期必須投入2,000美金(也就是你的店面,也就是一堆產品)。
3. 每個人每個月你的下線加上你自己的總業績要達到2,000美金。
4. 前三個月每個人的總業績目標為2,000美金,第四個月起3,000美金。
5. 你的下線們都要follow這套規則然後達到同樣的目標。
其實眼尖的人應該馬上就會發現,先不管自己賣出多少產品,
你只要每個月拉一個人進來投入2,000美金開個店,一個月2,000美金的目標就達到了,
只要你的下線每個月都拉一個人進來投入2,000美金,幾個月後你的業績就嚇嚇叫了。
(總業績的算法是從你以下算6代下線的業績總合)
然後這些都還沒算你個人賣出去的獎金,跟你的下線成交後你的獎金分紅。
聽起來很誘人吧!長久穩定高收入,多麼響亮亮的口號。
是,我也覺得他誘人。
但我覺得這有幾個問題:
1. 2,000美金 * 31.875(今天的匯率) = $ 63,750 NTD,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有錢可以投入的人有多少?
2. 高獎金的計算方式是每個人都要找一堆人來入會,但找成功的機會有多少?
3. 如果沒有下線,你的產品獎金是5%,要賺到10,000塊你一個月得賣200,000的產品。
200,000是多少產品,平均一個產品單價1000~3000,用2,000來算,要賣100組產品,
然後100組產品你才賺到---10,000塊。
說穿了,你還是得靠找下線來賺深度獎金,否則你真的賺不到錢。
所以你說「長久穩定」+「高收入」真的很容易嗎?
I doubt it.
而「朋友會感激你」這個口號,
大概可以來自於兩種朋友,
一種是被你拉進來當下線的朋友,一種是使用這產品之後覺得好用的朋友。
承襲前面的思考邏輯,我們先來思考這件事可能產生的風險
1. 每個月每個人要拖一個朋友來付這2,000美金的初期成本,
買了之後有賺錢就算了,沒賺錢你馬上少了一個朋友。
2. 一個產品動輒上千塊,以我們現在的交友圈,誰願意買,又有誰買的起?
我不否認X公司的產品真的不錯,但也真的不便宜。
而買了之後真的會覺得很好用,而且感謝你介紹這產品的,又有多少人?
3. 如果說我們最終的獎金來源,得是拿很多人懷抱夢想所投入的那2000美金來當業績,
這算不算是一種詐欺?也許無罪,但感覺是會有業障的。
綜合以上,朋友真的會感激你的,有多少人呢?
I doubt it.
有人看到這一行嗎?先在此感謝你一直陪我做這不太有科學根據的分析。
不過我倒是沒有全盤否定直銷這件事,
我一直在思考,假如只是把這件事當做副業,而且不奢求所謂的「高報酬」,
只是做為一個媒介,把適合的東西介紹給適合的人,大家交個朋友,
Sales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比較快的接受到一些比較新的產品,
當做一個福音傳播者,只求心安理得兼差賺外快,感覺好像也不錯。
- Jan 25 Mon 2010 21:14
家裡終於裝了網路 & 數位電視
其實很久以前就想裝了
可是一直覺得要多花一筆錢,想說能省就省,
沒想到命運的安排,上上禮拜讓我去查了我們家的系統台業者,
因為跟客戶相談甚歡,被他說的不裝好像很可惜,
加上在客戶的機房看到了高畫質的數位電視,
而且最近3.5G晚上有點小不穩,
所以上禮拜就殘殘給他訂了網路+數位電視,
下午訂,晚上就來裝好了,超快XD
試用了幾天,網路相當的穩,速度也頗快(我是裝10M的,再慢的話我就#!$%#%^!%@....)
而且有家裡的網路真的很方便,
外出帶小筆電,東西遠端家裡做,家裡的電腦還可以開著下載東西
然後數位電視台比我想像中的要多很多,而且數位電視的HD畫質也真的不是蓋的,
看完之後都不想回去看傳統電視了XD
- Jan 09 Sat 2010 11:44
【影音】第六感驚人的潛力
美國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天才學生普拉納夫 (Prarnav Mistry)發明的第六感裝置 。
非常酷的新發明!
如果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話,我們的生活方式肯定會大改變!